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一)由安徽教師考試網整理發布,歡迎關注安徽教師考試官方微信(公眾號:jszycn),免費下載筆試、面試備考資料。
一、個性概述
(1)個性的概念:個性是指個體在物質活動和交往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系統。
(2)個性的結構:個性的調控系統;個性心理特征。
(3)個性的特性:整體性、穩定性、個別性、社會性。
二、幼兒個性的發展
(1)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的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所有的身心狀況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系的意識。
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階段 | 特點 |
自我感覺的發展(1歲前) | 主客體未分化,自我意識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
自我認識發展(1—2歲) | 會叫“媽媽” |
自我意識萌芽(2—3歲) | 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重要標志 |
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以后) | 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與自我控制開始發展 |
幼兒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與自我控制的發展: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的核心成分;自我體驗是一個人伴隨著自我評價而產生的情感體驗;自我控制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調節、控制能力。
(2)幼兒需要的發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3)幼兒能力的發展
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能力的分類:認識能力、操作能力與社交能力;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
幼兒能力發展的特點:智力結構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出現了主導能力的萌芽,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類型差異;智力發展迅速;多種能力同時出現(操作最早、模仿基礎、認知前提)。
(4)幼兒氣質的發展
氣質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響,無好壞之分。
幼兒氣質的特點:天賦性、遺傳性、穩定性。
氣質的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及抑郁質。
氣質與教育:對膽汁質的幼兒,教師應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對多血質的幼兒,可以采取多種教育方式;對粘液質的幼兒,教師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讓他們有考慮和做出反應的足夠時間,培養其生氣勃勃的精神、熱情開朗的個性和以誠待人、工作踏實、頑強的優點。對抑郁質的幼兒,則應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對其多關心、愛護。
(5)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活潑好動;喜歡交往;好奇好問;模仿性強;好沖動。
三、社會性概述
(1)社會性及社會性發展的含義:社會性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社會性發展(也稱兒童的社會化)是指兒童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2)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內容:親子關系、同伴關系、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
(3)研究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意義:社會性發展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已成為現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標。幼兒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社會性發展是兒童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試題示例】
1.【單選】下列哪項不是自我體驗( )。
A.自尊 B.自信 C.內疚 D.自立
1.【答案】D
【解析】自我體驗是一個人伴隨著自我評價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如自信感、自尊感等。自立屬于自我控制。故本題選D。
2.【單選】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心理現象,屬于( )。
A.自我認識 B.自我評價 C.自我體驗 D.自我控制
2.【答案】C
【解析】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狀態,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故本題選C。
3.【單選】獨立性的出現是以下哪一種心理現象開始產生的明顯表現( )。
A.社會性 B.自我意識 C.情緒 D.意志
3.【答案】B
【解析】2—3歲的時候,掌握代名詞“我”,這是兒童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志.也是獨立性的出現。故本題選B。
以上即為《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一)》全文,更多資格證考試動態和學習資料歡迎加入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QQ群597316387,并關注安徽教師考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roroln.com/(安徽教師考試網)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